Search

【藥氣】#診邊故事

「即使處方籤給病人,我也完全不怕患者自己去外面抓,阿銘你知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藥氣】#診邊故事

「即使處方籤給病人,我也完全不怕患者自己去外面抓,阿銘你知道為什麼嗎?」跟神醫學姐喝茶時閒聊,神醫學姐突然問我。

的確,我自己服用神醫學姐開的藥時,身體也驚覺這藥氣走的十分迅速且確實,身體從裡到外都有“通”開的舒暢感。但我以同樣的處方自行配藥時,即使藥材是一模一樣的等級與藥廠,服用起來就是欠了一個整體感。

「嗯……我想首先是調藥,一個處方必須符合患者當下的體質。但服藥治療後,體質當然會跟著改變,藥方也必須跟著調整,如同開車看路調方向盤,不可能一路都是筆直的方向。」我思索著。

「嗯嗯,還有呢?」學姐表示肯定,但似乎我尚未回答到核心。

「欸……學姐的藥無論品質與等級都比較好?」我知道學姐用的藥品質很高,是故我診所也用一樣的規格。

「這是一定的啊!我們的藥材品質與成本都比較高,才用的順手啊!不過這不是我想表達的,用藥療效最關鍵的是另一件事。」

「到底是什麼?好想知道喔!」我把椅子往前挪了些,方便偷學。

「第一是我把脈很準,我很清楚患者的病位病性是什麼,在哪個層次,太陽、少陰(六經),要用甚麼藥把病氣趕出去或是修補身體。

第二,「意念」,我方中每味藥都下指令,大黃等一下要瀉邪氣,理中湯要處理中焦的濕氣……我會跟打仗一樣調兵遣將,跟每味藥溝通好它要去哪裡幹甚麼。」學姐認真地分享用藥的心法,比起分享用藥的DO(比如什麼病用甚麼藥的經驗),我體驗到學姐所說的是更深的心法(BE)

這段話我思索了很久,原先我解讀為中醫界常有的神話故事:神醫開藥如用兵,能指揮藥氣直達病所,盪滌邪氣……這是中醫內科醫師的功力,要磨練十數年,是故也不多想。

但就我近來的體悟,覺察是療癒的開始,病痛是身體要告訴我們訊息的一種語言。

我轉念一想,當一個中醫內科醫師能夠清楚地指揮藥氣到病所,是否也代表了病痛要訴說的語言被聽懂、被覺察?

我是中醫外科醫師,更加熟悉的是手下的資訊,因著對結構的了解而決定針下幾分,手挪幾吋,但這些只是基本功,真正決定療效的是診斷。能診斷出患者的肩膀痛來自於腳踝,或診斷出患者的腰痛來自於心結,我可能僅僅只是告訴病人這件事的存在就能產生改變。

診斷其實就是一種協助患者的自我覺察,而治療是一種跟身體的對話。

患者藉病痛訴說故事,醫師與患者一起用診斷、治療、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來回應與病痛的對話,這是我正在從事的療癒模式。

*保護當事者隱私,人物與部分細節經變造

--------

【診邊故事】伴大家入眠
病痛是身體在跟自己對話
而阿銘師就可以說是翻譯機呢~

--------

今晚21:30
●【診邊特輯】
鍼臍妙下背痛緩解法,內臟型專用!
附上快速連結:
https://youtu.be/T69UuYL89bE

--------

●YouTube快速訂閱:
https://reurl.cc/r8g9Nb

●IG快速追蹤: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amin_shih

#中西醫師黃獻銘 #診邊故事 #人生的功課 #恐懼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學貫中西醫的人體結構技師,認為治癒的定義為讓身心靈還原到最初的狀態。 A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and also a MD., who recondition body by acupuncture. We deserve a better way for healt
View all posts